2020年3月,中国业协会发布2019年4季度末主要业务数据。融资类信托的余额在2019年逐季上升,至年末达到5.83万亿,为历史最高值。从融资类信托的占比来看,自2018年第1季度开始逐季回升,至2019年末已到达26.99%,大约回到2015年第2季度的水平。2019年,整体规模仍处于下行通道,但融资类信托的余额、占比却逆势回升,引发了各界关注。 当前融资类信托是否增长过快 在受到广泛关注的融资规模数据中,也包含信托贷款的统计。但将融资类信托的数据与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信托贷款数据相对比,二者差异较大。至2019年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信托贷款为7.45万亿,比同期融资类信托的规模高出1.62万亿。 融资类信托与社融信托贷款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,可能是由于二者的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。在中国协会的统计数据中,将信托划分为融资类、类、事务管理类3种类型。其中的事务管理类信托,信托不承担主动管理职责,但可能也存在一些带有融资性质的业务。因此,如果需要客观反映带有融资性质的规模,仅考虑融资类信托规模可能并不非常准确。 中国信托业协会还对资金信托按运用方式进行统计。其中,贷款是重要的资金信托运用方式。将贷款类资金信托的余额与社融信托贷款数据相对比,发现二者高度吻合。因此,贷款类资金信托,或社融信托贷款的数据,更能全面地反映带有融资性质的信托业务规模。从贷款类资金信托,或社融信托贷款的数据来看,二者均在2018年第1季度达到历史最高值,随后进入下行通道,至2019年末,已下降至大约2017年第2季度的水平。 信托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占比于2017年12月达到历史最高值,为4.11%。2018年1月至今,信托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,至2020年2月已下降至2.89%,较历史最高值下降了1.22个百分点。 如果单从融资类信托规模与占比的数据来看,融资类信托在2019年确实上升明显。但从更广义的具有融资功能的贷款类信托来看,其规模与占比在2019年均处于下行通道。 融资类信托的长期消亡趋势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,社会的资金需求很高,因此日本首创了贷款信托,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长期资金需求。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,日本的增速与贷款信托的增速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变动趋势。 20世纪90年代初期,日本经济增长逐渐陷入停滞状态。贷款信托的规模于1992年达到顶峰,历史最高值为56.64万亿日元。随后贷款信托的规模逐年下降,至2008年下降至1万亿日元之下,2012年下降至1000亿日元之下。目前,日本贷款信托已基本消亡。 虽然日本的贷款信托规模逐步下降,但资产证券化信托却在日本迎来了发展机遇。自1998年发布《特定目的公司特定资产流动化法》,2000年对此进行修订后,日本的资产证券化信托发展迅速,已从2001年的19.8万亿日元发展至2019年的85.4万亿日元。 我国的融资类信托与日本的贷款信托有一定的相似性。从日本的发展情况来看,贷款信托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,融资类信托的增速也有所回落甚至转为负增长是正常现象。并且,长期来看,融资类信托的规模可能将逐渐降低至0。但是,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阶段,仍有融资需求,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信托,盘活企业,帮助企业实现融资的目的。 融资类信托未来发展设想 未来,信托如何发挥向提供资金支持的功能,值得进一步讨论。一方面是鉴日本的经验,向企业提供资产证券化这种标准化的融资。另一方面,有必要对融资类信托的业务模式做出一定的优化。 在我国,融资类信托往往与“非标”联系在一起,具有一定的“”特征,容易积累隐藏的风险。因此,对融资类信托的改造,应向标准化、打破刚兑的靠拢。在融资这一业务领域,信托的功能将从传统的“受人之托,代人”,向“受企业之托,协助企业融资”转型。 对融资类信托的改造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:
未来,融资类信托可能逐步消亡,但信托的融资功能不应消失。信托仍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,并探索标准化的方式,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。 (文章来源:信托百佬汇) |